八六二网

八六二网

日本战国的 (三夫人)是谁?_妙法慧心攻略色即是空

admin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战国的 (三夫人)是谁?

以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开始,到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的大阪夏之战,日本经历了一百四十八年的战国时代。风云变迁的时代里,各位武将谋臣为了自己的领土与权势浴血奋战,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时为江户德川幕府对日本的最终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织田信长,前田利家,丰臣秀吉更是以自身的武略功绩而留名后世,他们的共同除了身为一代武将应有的智谋和武艺之外,还有一直留在他们身边的女人们,她们和战国时代的众多武家女子一样,以自己的坚强意志来承担和兰质慧心来竭尽所能帮助自己的主君,在历史上却留下的不多的痕迹,只有后世缅怀为“战国三夫人”。

Ⅰ斋藤归蝶

归蝶于天文四年(1535年)出生,此时她父亲尚名长井利政,是他派人暗杀了长井长弘,夺其领地,自名长井,为了躲避长井一门的报复,他逃到主君赖艺的居城大桑城。天文二年(1533年)他娶了东美浓惠那郡明智城主·明智骏河守光继的女儿小见之方为正室,此时利政四十岁,小见之方二十一岁。
两年之后,小见之方诞下长女,名为长井归蝶,意为绮丽的蝴蝶。
天文七年(1538年)九月浓州守护代斋藤利良病死,长井利政改名斋藤秀龙,成为美浓守护代,三岁的归蝶也随父名为斋藤归蝶。
天文十一年(1542年)他进攻主君赖艺的居城大森城,将赖艺流放,从此奠定了他“美浓之蝮”的称号。
那时候,尾张的织田信秀与其互相虎视眈眈,这两人亦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相互对峙多年。与此同时,织田信秀不断受到来自远江的强敌今川义元的威胁,道三又对疑似土歧氏出身的儿子义龙颇多顾忌,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决定暂时和解。
天文十七年(1548年),他把斋藤归蝶嫁给织田信秀的长男织田信长,退出稻叶山城隐居鹭山,任长子义龙为家督。
天文十九年(1550年)在常在寺出家后,正式称斋藤山城守入道道三。
其实当时织田信长有着“尾张的大傻瓜”的恶名,蝮蛇的打算是先利用联姻平稳局面,然后再用女儿为内应,里应外合的歼灭尾张织田家。
有一种传说,在女儿出嫁前,道三把一柄短刀交给归蝶,示意她在时机成熟时,刺杀自己的丈夫信长,归蝶却笑笑回应父亲:“我将去好好观察那个大傻瓜,说不定某一天,我反过来会把短刀插入父亲的胸口。”这一年,归蝶年仅十三岁,正式成为织田归蝶。
而另外关于这件事的传说,是信长使用反间计,向归蝶散布假消息,指出斋藤家有人会谋反,结果归蝶把这假消息写成信送回娘家给父亲,使道三将无辜的家臣杀害。
因为归蝶从美浓嫁来,通称浓姬,也称鹭山殿。在这位浓姬的促成下,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斋藤道三在美浓与尾张交界的富田正德寺会见女婿织田信长,这个一改往日的傻瓜习气,英姿焕发的女婿得到了道三的赞赏,使得道三在会后感叹:“以后我的儿子只配在女婿门口系马为奴。”这句话预言了之后信长的远大前途,也激起了斋藤义龙的不满,为以后的长良川之战埋下隐患。
长良川之战,道三败亡,之后的十年里,经历了桶狭间合战、斋藤义龙病死等事件后,信长仍无法实现占领美浓进而夺取天下的志愿。
据说《尾张阵中记》也记载他常半夜登上天守阁眺望北方。一夜,妻子浓姬问道:“殿下在这里看什么?”信长狼狈的回答道:“啊!星辰、北斗……”“您是在眺望稻叶山的白色城楼罢!”夫妻两人会意的相视而笑。
在美浓出身的妻子指点下,信长对西美浓稻叶、安藤、氏家三豪族进行了策反工作,终于在永禄十年八月(1567年)攻克了稻叶山城,并听从高僧泽彦的教诲改名为“岐阜”。
由于织田归蝶并未给信长留下子嗣,她以后的经历鲜为人知,只能根据传说而猜测。归蝶的下落有五种说法:一是在信长得到美浓之前已经亡故;二是信长看见美浓到手,归蝶已然无用,遂将其杀害;三是信长将其流放回到美浓明智家;四是在本能寺烈火中,与信长一起化为浓烟;五是一直保持正室的地位,并逃过本能寺一劫,化名“安土殿”,受到织田信雄的照顾,庆长十七年(1612年)过世,法名“养华院殿要津妙法大女市”,葬在京都的大德寺总见院。
无论是自身的传奇经历还是父亲与夫君的辉煌历程都给归蝶的一生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她的不羁与坚强,在那个男子做主的时代中犹如破茧而出的绮丽蝴蝶,在烈火硝烟中华丽飞舞。

Ⅱ前田松

天文十六年(1547年),阿松于尾张国海东郡出生,生父为篠原一元,主计,织田信秀家臣,在天文十八年(1549年),第二次小豆坂合战的翌年太原雪斋围攻三河安祥城的战役中战亡。
其母竹野氏在丈夫战死后又改嫁给高田直吉。因为母亲改嫁的关系,阿松被送到母亲的姐姐长龄院的夫家前田家,被利家的父亲前田利昌收为养女,从此与前田利家以兄妹的身份生活在一起。前田利家为利昌第四子,幼名犬千代。天文二十年(1551年)正月,前田利家15岁时出仕织田信长,知行50贯。八月元服,改称孙四郎利家。翌年的萱津之战为其初阵。
永禄元年(1558年),11岁的阿松嫁给前田利家,从此名为前田松,阿松容姿美丽,开朗喜欢交际,而且爱好读写书画,是和歌和武艺都兼备所长的小姐。此时前田利家20岁,改名又左卫门,因为枪术过人,人称“枪之又左”。
永禄二年(1559年)阿松12岁,长女阿幸出生,但是也就是这年,前田利家因为私怨怒斩十阿弥,被信长追放,于热田松冈氏、三河林家寄食。利家追放期间,阿松的经历无法细查,但是应该是生活在荒子城中抚养女儿阿幸。
但是利家的苦日子并不长,在永禄三年(1560年)前田利家22岁时候,跟随信长于桶狭间之战立下军功被赦免其罪,允许返回织田家,阿松与利家再度团聚。
永禄五年(1562年)正月,15岁的阿松生长男前田利长,利长后来继承了前田家。
永禄六年(1563年)阿松16岁,次女萧出生。利家的父亲利昌在桶狭间合战战死后,本来是由利家的长兄前田利久继承前田家,但是在永禄十二年 (1569年)十月,织田信长命令利家继承前田家家业,利久被迫离开尾张荒子城,利家遂为家主,阿松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元龟三年(1572年),阿松25岁,三女麻阿出生,此女以后做了丰臣秀吉的侧室。此时前田利家屡建战功,阿松和木下藤吉郎的妻子宁宁在织田军营中是近邻,两人经常隔着“一道木槿的绿篱”聊天,关系十分亲密友好,为以后前田利家成为丰臣政权的“五大老”之一也奠定了人际上的基础。

天正二年(1574年),阿松27岁,四女豪姬出生,此女成为丰臣秀吉的养女,并在以后嫁给他的养子也是同为“五大老”的宇喜多秀家。豪姬性格坚强头脑聪慧,在关原合战前后始终不屈服于德川家康(是我夫人美美的的偶像~~~)由此也可以窥其母上的教导与典范作用。同年,信长第五女永姬出生,后为利长的正室,以后的玉泉院。
天正五年(1577年),阿松30岁,五女与免出生,但是15岁就去世了。
天正六年(1578年),阿松31岁,产下二男利政。
天正八年(1580年),阿松33岁,七女千世出生(六女菊为侧室所出),后为细川忠隆之妻。
天正十一年(1583年), 在这之前政治发生了变化,本能寺事变已经发生,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意见不和导致矛盾激化,而利家在践岳之战中选择了倒向秀吉,这种正确的选择,也不能不说与阿松和宁宁年轻时候结下的深厚友谊有关,而在柴田胜家和前田利家失利的时候,是阿松毅然担当起了会见前来府中议和的秀吉的重任。
还有一个关于阿松的小插曲,就是天正十二年(1584年)利家担任总大将在能登末森城与佐佐成政对抗时,利家当时拼命敛财,阿松半开玩笑的劝诫着“不如只带金银,把枪扔掉好了……”反映了阿松大将般的气度。
庆长四年(1599年), 61岁的前田利家病死,号“高徳院桃云净见大居士”,此时阿松52岁,出家法号“芳春院”。
此时的政治局势也是一触即发,第二年,即庆长五年(1600年)爆发关原大合战,而此时却盛传嫡男前田利长反对德川家康的留言,这时,芳春院挺身而出,主动作为人质来到德川的居城江户,稳住了家康的疑心。
元和三年(1617年),60岁的芳春院去世,纵观她的一生,她为了前田家尽心养育了二男九女,并为了前田家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谋略,扶植出前田家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成就了利家辉煌顶点的“加贺百万石物语”。

Ⅲ浅野宁宁

天文十七年(1548年),宁宁(也作祢祢)在尾张朝日村出生,生父是播磨出身的织田家武士杉原定利,生母杉原朝日,是杉原家利之次女。在幼年,宁宁和妹妹被送到姨母七曲殿处抚养,即浅野长胜家,而浅野长胜是织田家的弓箭手,所以她相当于生活在织田家。宁宁的幼年经历和松夫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这样的过早离开亲生父母的回忆也许正是日后二位夫人成为亲密好友的前奏。
永禄四年(1561年),宁宁遇到了决定她命运的男子,26岁的木下藤吉郎,并与之结婚。当时的木下藤吉郎只是足轻,而且出生微寒,宁宁与他的生活十分贫苦,以至于时常需要向隔壁的松夫人借东西。
但是战国乱世中不会让有才能的人沉寂下去,元龟四年(1572年)木下秀吉(1568年曾改名为木下秀吉)因为建成墨俣一夜城及攻打浅井长政和朝仓义景有功被赐与近江小谷城,并改木下姓为羽柴。天正二年(1574年),羽柴秀吉把身在岐阜的宁宁接到在琵琶湖畔的长滨建造的城堡居住。
居住在长滨时候的宁宁,一直在帮多次远征的秀吉处理家中政务,运用自己善于识人的长处推荐给秀吉很多人才,并且极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加藤清正和福岛正则就是二个例子,所以在她荣尊北政所的时候,身边围绕着一批说是忠于秀吉毋宁说是忠于宁宁的将领,但是基于个人感情的原因,她所重视的武将大都为尾张出生。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事变,羽柴秀吉迅速与毛利氏议和,折回京都,并通过山崎之战,贱岳之战,小牧·长久手之战(宁宁生父木下定利在此次战役中战亡)取得政治主导权,在织田信长之后成为统一日本的继承者。
天正十三年(1585年)羽柴秀吉任关白,按照惯例,关白的正室夫人被称为北政所。天正十四年(1586年)秀吉被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此时宁宁也晋升为从一位,成为实际上日本地位最高的女性。她的名字也和其他贵族女子一样被称为宁子,宫廷的正式书信公文上,则写作“丰臣吉子”。
但是北政所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无忧无虑,因为有一个女人时时刻刻都在防碍着她,这就是阿市与浅井长政的女儿,茶茶,嫁给丰臣秀吉后被成为淀姬或者二之丸夫人的一位美女。
淀姬的势力来自于丰臣秀吉的宠爱和围绕在她周围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近江文官们,这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淀姬有着来自战国第一美人阿市遗传的美貌,和织田家的血统,前者是秀吉宠爱她的直接原因,而后者则成了这些大都是浅井旧部的江北人慰藉自己感情的解释。淀姬的势力造成的影响给北政所造成了威胁,而且淀姬是丰臣秀吉唯一的亲生儿子丰臣秀赖的生母,而北政所却没有生育子嗣。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太阁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死,这意味着丰臣秀赖会继承丰臣政权,那么围绕在淀姬周围的一帮近江人将会取代跟随秀吉打天下的尾张武士,成为丰臣家的势力中心。
北政所是个颇具豪侠气质的女性,对于和秀吉一起创立的丰臣政权,她的观点是“宁毁己手,毋与他人”。于是,庆长五年(1600年)的关原大合战,北政所支持的是德川家康,小早川秀秋的倒戈,也是早就受到了北政所的启示。
江户时代的儒学家曾说过这样内容的话:“北政所的才气,导致了丰臣家的灭亡。”德川家康也十分尊敬这位北政所。在关原之战胜利后,庆长十年(1605年)宁宁出家,号高台院,家康在京都东山山麓专门造了高台寺,供宁宁静修。

求懂易经八字的大师帮我看看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日本战国的 (三夫人)是谁?_妙法慧心攻略色即是空-第1张-游戏相关-八六二网

2009年,时年24岁,大运辛巳,流年己丑,伤官主事。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

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

??详细分析:虽有浮云掩月光,清风一阵天地畅。此年虽有不利频起家庭风波,但只要忍耐,财物有进。?

2010年,时年25岁,大运辛巳,流年庚寅,偏财主事。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

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

??详细分析:走遍江山千万里,徒劳心计枉费功。此年劳而无功,悉眉不展,碌碌无为,莫管闲事。?

2011年,时年26岁,大运庚辰,流年辛卯,正财主事。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十二

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

??详细分析:改换门庭事业亲,锦衣玉食福并臻。此年事业有变,广振门声,思想闪光,但要节约开支。?

【事业状况】

????你较懂得享受,深具灵性,对于美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更喜欢追求浪漫的情调,往往把钱花在这方面,因此,不得不努力赚钱来享受;然而,你对钱财之谋取,并不积极,较喜欢顺其自然,不刻意去追求,因此,你虽然衣食无忧,不虞匮乏,却较难成为伟大之创业家。

????根据五行喜忌,您可以选择下面合适的职业以获得最大的成功:

????四柱喜木,应以从事有关木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农林种植、经营木材、家具、文艺、文学、教师、作家、教育界、书店、出版社、公务界、司法、政治、医疗、宗教等。

????四柱喜火,应以从事有关火的事业或职业为宜,如工厂、烧砖瓦、热度性质、放光、照明、油类、水泥、热饮餐厅、食品、军界、百货、发电、演说家等。?

?

【身体健康】

????自古医易相通,我们根据您的四柱组合,佐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对您的身体健康做出一些基本的分析,请注意:下面的论述仅仅是全局信息,一旦介入岁运将会有所改变,故调整应以游行岁运为主。

????四柱忌金,易患肺部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易于感冒、鼻炎、声音嘶哑、皮毛憔悴枯黄等等。

????四柱忌水,易患肾、膀胱、腰部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如:发育不良、排尿异常、阳痿早泄、精神不振、脱发、早衰、牙齿不好等。

????四柱忌土,易患脾胃、腹部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脘疼痛、腹胀、腹泄,食欲不振、厌食,倦怠消瘦等等。?

?

【后天补救】

????1.工作、求财的最佳方位是南方,其次是东方,最不利的方位是北方、西方。

????2.学习、办公的位置宜坐东朝西或坐南朝北。

????3.自己的卧床其床头应置于卧室的东方或南方,即睡觉的时候头应向东方或南方。

????4.服饰、家庭布置以及其他一切生活用具、用品的颜色宜绿色或红色为主,忌白、黑二色。

????5.自己的名字或所经营供职之企业的牌名宜带「火、木」偏旁或「火、木」数理的字。

????6.做生意或与人交往宜与:配相为鼠、蛇、鸡的人,忌与属龙、马、羊、狗的人来往,或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或者受其牵连,晦气不断。(上述后天补救是针对原局喜忌而言,当岁运使柱中五行发生变化时,应以当年的五行喜忌为主!)

梦幻西游5开什么等级赚钱好

五开144也有两三年了。我个人给楼主一个建议吧。
五开选择129是最好的。我在世界之窗,129的宝宝价格相对其他等级是比较便宜的,因为129玩家数量多,而且飞升下来的玩家也多。飞升之后的玩家,升级了,宝宝不会升级,一般会选择卖掉。导致129的宝宝价格比较实惠。
其次就是129级的收益问题,相比109级,赚钱的速度是更快的,等级优势摆在这里。
144的等级,副本,活动,怪物的血量,攻击力各方面都是更高一个层次的
最后就是珍珠的问题了。120的珍珠最贵,顶破天,35W 40W
130的珍珠200W收不到,140的珍珠就不说了,可以买十个120珍珠了。
129你投入和收益是最大化的 因为你129五开的情况下,17修,15修都够了。
五个号全部下来,空号估计不会超过7000元。即使全部都是20修。也不会超过9000元

佛教说无差别心、比较心。众生皆苦等等。为什么还有转生为女等观点、比丘尼和比丘的戒律多少不一!

  那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尚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熟读经典,就知道佛教并不贬低女性。
  女身成佛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文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到:

  “女人被当作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妾,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作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夤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不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论》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大宝,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一位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智慧利根,善于知道众生诸根行业,对经义也能得其总持,因为能受持这甚深秘藏的妙法莲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在刹那之间发菩提心就得不退转,并且辩才无得。慈悲顾念众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之,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

  “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行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就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淫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淫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淫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访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时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着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精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胜鬟夫人十大愿

  在密宗的说法里,把宇宙分为两部分,一是胎藏界曼荼罗,一是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以大悲为本质,被看成是母性的,也就是生的根源,有育成种子,使其具足诸根而诞生,而由大悲的万行功德而增长菩提,摄化众生。

  金刚界则以大智为本质,是一切如来身口意的完成,是坚牢无比,坚固不坏的。

  在法界中,金刚界与胎藏界无二无别;在人间,男女各自完成菩提的道路,则是二而不二。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陶友会大乘无量佛经讲解

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佛’者觉也,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二觉悟名觉,对其智障。无明寝眠,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醒,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言自觉者,简异凡夫;导言觉他,别异二乘;觉行圆满,分异菩萨,是故独此偏名为佛,此佛字专指本师释迦牟尼佛。‘说’者,陈口音陈唱,目之为说,又称性而谈,悦所怀也。大乘者,简非小乘。‘无量寿’者,命限称寿,此佛从其寿命彰名。寿有真应二种,真即常住,性等虚空;应寿不定,或长或短。今此所论是应非真,于应寿中,此佛寿长,凡夫二乘,不能测度知其限算,故曰无量。云何得知是应非真,如《观世音大势至授记经》说:‘无量寿佛,寿虽长远,亦有终尽,彼佛灭后,观世音、大势至,次第作佛。’故知是应。‘清净庄严平等觉’七字,是酌采此经各译而名之。考此经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正觉’为名者三,最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最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惟吴译经名最长,计共二十字,此本系郓城夏莲居老居士会集各译而成。故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阿弥陀经》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经’者,外国名修多罗,此翻名綖,圣人言说,能贯诸法,如綖贯华,故名为綖。而言经者,綖能贯华,经能持筹,其用相似,故名为经。若依俗训,经者常也,人别古今,教仪常楷,故名为常,经之与常,何相关顾,将常释经?释言经者,是经历义,凡是一法,经古历今,恒有不断,是其常义,故得为常。
  第二辨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故欲明教体,当观法性。夫法性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心亦强名,土于何寄,然非心非土,而即土即心,取舍俱捐,见闻绝待,岂可横生计较,妄说是非。略标四义,以究法源:一自他不二义、二性相不二义、三因果不二义,四生佛不二义。自他不二义者,诸佛法身,遍周沙界,全自全他,不相违碍故。性相不二义者,《大乘起信论》云:‘从本已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因果不二义者,此经言法藏比丘,方发愿已,空中赞言,必成无上正觉。又言众生一念念佛,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当知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远同法华初发心时,即成正觉,以法性中因果不异故,究竟不可得故。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故欲明宗趣,当知因缘不离法性。如此经言,法藏初心先闻正觉,往生三辈尽发菩提、若不发菩提心者,则信愿念行四门不成安立。何谓‘发菩提心?’菩提训觉,举要言之,当明五义:一了知诸佛不离自心,自心常有诸佛成正觉故。一了知一切佛土不离自心,自心具足一切庄严佛土故。一了知众生一念佛决定成佛,一切佛念力所成故。一了知众生发愿求生净土,决生净土,一切大愿力所现故。一了自心既尔,他心亦然,有一众生不生净土不成佛者,是则我土不净我佛不成,我佛众生,三无差别故。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带业往生,永不退转,一生成佛为力用,故宣说彼佛所行所成及所摄化。言所行者,说彼佛本所起愿,本所修行。言所成者,说今所成法身、净土二种之果。言所摄者,普摄十方有缘众生同往彼国,道法化益,名为所摄。又今一切诸菩萨等,学其所行,得彼所成,同其所摄,名所摄矣。乃至具足往生正因之众生,只带业生同居净土,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诚因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
  第五明教相:圣教不同,略要有二: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法錀。云何知顿?此经正为凡夫人中厌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发心生于净土,不从大小,故知是顿。又藉弥陀四十八大愿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众生,依斯径登不退。故当经法灭尽,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佛学术语解释表
  (一)耆阇崛山:崛音掘,此云灵就(山名)鸟。山顶形似鹫鸟。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如来在此广说妙法。
  (二)贤劫:即是现在劫。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
  (三)阿阇黎:此云教授,有五种:一出家、二受戒、三教授、四受经、五依止。
  (四)灌顶:灌者,诸佛大悲;顶者,上之义。菩萨初地乃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诸佛以大悲水灌顶,即自行圆满,得证佛果,是灌顶义。
  (五)授记:佛对发菩提心众生授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
  (六)三摩地:或三昧,三昧地,译曰定、等持、正定,心一境性。心念定止故云定,离掉举故云等,心不散乱故云持。
  (七)陀罗尼:译为持、总持、能遮,以各持善法不使散,持恶法不使起之力用。
  (八)华严三昧:万行因华,庄严佛果,名为华严也。三昧者,华严一真法界之三昧也,故称华严三昧。
  (九)清信士:受三皈五戒,得清净信心之男子也。
  (十)优昙花:此云灵瑞,花名。此花三千年开一次,佛出世喻此,俗所谓昙花一现也。
  (十一)无央数劫:梵云阿僧祇,此云无央数。
  (十二)阿惟越致:或称阿鞞跋致,即永不退转意。
  (十三)伽他:此云句颂,有二种:一、通长行,二、限偈颂,三言乃至八言,必四句也。
  (十四)俱胝:此云亿,一曰十万,二曰百万,三曰千万。唐三藏译定千万也。
  (十五)焰摩罗界:饿鬼趣。
  (十六)紫磨真金色:紫者色也,磨者无垢浊也,又金之精犹人之有圣也。
  (十七)那由他:此方之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之别。
  (十八)五逆:弑父、弑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十九)漏尽比丘:即欲漏色漏无色漏三界。
  (二十)金刚那罗延身:此云坚固,金刚也。
  (二一)清净解脱:普等三昧,所住之三昧、无垢清净、离一切之系缚而得自在。
  (二二)栴檀:此云与乐,香木也。
  (二三)南阎浮提:在须弥山南,有菩提树,因此得名,即南瞻部洲吾人所居之处也。
  (二四)阎浮提:即南瞻部洲,当须弥山之南方,现时吾人所居之世界。
  (二五)由旬:即印度旧距离之称,其距离约为吾人一日步行之长,合中国约三万至四万公尺之长曰由旬。
  (二六)摩尼宝珠:即各色不同之宝珠也。
  (二七)音响忍: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忍随浅深,差别为三,次列三名:寻声悟解,知音如响名音响忍;三地以还,舍诠超实,名柔顺忍;四五六地,证实离相,名无生忍;七地以上,柔顺忍无生法忍。二乘断生忍,菩萨断法忍,诸佛断无生法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此理而不动,谓之无生法忍。
  (二八)优钵罗花:青莲花。钵昙摩华,赤莲花。拘牟头华,黄莲花。芬陀利华,白色莲花。
  (二九)灭尽定: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禅定也,乃不还果以上之圣人。
  (三十)兜罗绵:此云柔软。
  (三一)须陀洹,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须陀洹又云预流,即初预圣流。斯陀含,此云一来果,断欲界六品思惑,一来人间,一来天上。阿那含,断欲界九品思惑,生五不还天。阿罗汉(为定性罗汉),此云无生,不来三界受生,断三界八十一品思惑,神通广大。
  (三二)六反:即六次之意。
  (三三)七觉;即念、慧、精进、轻安、喜、定、舍等圣道也。
  (三四)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十信以前名邪定聚,到十信如空中之毛名不定聚,入初住名正定聚。人有三聚:一者邪定,二者正定,三者不定。小乘法中论说不同,若依毗昙:外凡常没,名为邪定。五停心观、总别念处、软顶二心、名为不定;此等有退,故名不定。忍心已上,坚固不退,名为正定。若依《成实》:外凡常没,名为邪定。闻思二慧,行有退转,说为不定。(五停心观,名为闻慧,总别念处,名为思慧。软顶已上,说为修慧)。现见法空,永不退转,名为正定。大乘法中:善趣以前,名为邪定。善趣位中,数进数退,名为不定。习种以去,位分不退,说为正定。
  (三五)梵雷:梵即清净,梵声如雷也。八种梵声,如彼《摩喻经》中说:一、最妙声,其声哀妙。二、易了声,言词辨了。三、调和声,大小得中。四、柔软声,其声柔软。五、不误声,言无错失。六、不女声,其声雄朗。七、尊慧声,言有威肃,如世尊重,有人声。八、深远声,其声深远,犹如雷震。
  (三六)泥洹道:即涅槃。
  (三七)郁单:成七宝横览成万物。郁单,即北俱卢洲。
  (三八)五恶:五恶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
  (三九)尪狂:尪音汪,嬴弱也。
  (四十)茕茕忪忪:茕音穷,即单独,无所依靠也。忪:可怜之意。
  (四一)自然纠举:纠音究,结也。
  (四二)吾般泥洹:即吾入涅槃。
  (四三)无碍无断:即不即不离之意。
  (四四)六种震动:由神通力福德感动三千大千世界(旧译)动、起、涌、震、吼、击等六种。(新译)动、起、涌、震三种取形,击、吼、爆三种取声。二项共六种。
  (四五)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译言正遍知、正遍觉、等正觉等意。
  (四六)赍:音基ㄐㄧ,拿东西送给别人之意。
  (四七)匿曜:匿音ㄋㄧˋ,曜音ㄧㄠˋ。亲切的光照曜著。

标签 日本战国的 三夫人是谁_妙法慧心攻略色即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