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二网

八六二网

古代打仗武将都先单挑吗?《三国演义》可把我们骗惨啦

admin
古代打仗武将都先单挑吗?《三国演义》可把我们骗惨啦-第1张-游戏相关-八六二网

前言:

此时你们对“三国演义打仗为什么将军先上”大概比较珍视,兄弟们都需要剖析一些“三国演义打仗为什么将军先上”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收集了一些对于“三国演义打仗为什么将军先上””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能喜欢,姐妹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我们看《三国演义》时,经常看到各种武将单挑的场面,双方将领骑着战马,手握长枪,带着铠甲,冲到士兵前面,高声喝到“尔等鼠辈,谁敢出阵与吾交锋?”对方阵营既不会出暗箭射杀他,也不能群起而攻之,而是也要出一员大将,与之对战。典韦对许褚,关羽战黄忠堪称经典。赢了士气高涨,趁势掩杀,输了倍没面子,抱头鼠窜。

关羽战黄忠

这样的作战方式不禁让人疑问,难道两军对垒,真的靠武将一对一单挑就可以决定胜负吗?既然这样还要小兵做什么,充当啦啦队员呐喊助威吗?就不会聪明点把上阵的敌将乱箭射死吗?

其实,影视小说中出现这样的桥段,多了为了突出主角高大的形象,在真实的古代战场,两军对垒是很难出现主将单挑的情况的。

不过,单挑虽然不常见,但并不是不存在,只不过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战车冲锋

春秋战国时期,武将单挑的雏形基本出现,但多见于小规模战争,大规模作战主将是不能亲临第一线作战的。春秋时打的都是贵族式战争,打仗也要讲究礼数,两国之间打仗,要事先讲清楚原因,告诉对方我为什么要打你,如果理由不充分是打不起来的。

理由充分,决定要打了之后,双方约定好时间地点,吃过早饭后再打。打仗时也是极其讲究礼节的,首先杀人肯定不是打仗的目的,头发白的和年龄小的是不能杀的,其次如若敌军败退,能追的距离也是有限的,超过一定距离就不能再继续追下去了。

就如晋国和楚国一次打仗,晋军败退,逃跑时一辆战车坏了走不动,楚国士兵就告诉晋国士兵如何修理战车,修好后晋国士兵还不忘嘲讽一句:“我们逃跑还是没有你们有经验啊”。



春秋时,一些国家的战斗人员并不多,为了在作战中更有优势,于是发明了“战车”。

战车由四匹马拉着,一般车上坐着三个人,驾驶员在中间,左右两边分辨是主将和副将,手握长矛等兵器。人和马都要穿上盔甲,以便在冲锋陷阵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战时战车带头冲锋,后面跟着自家士兵,主将在战车上挥动长矛,哪里敌人多,战车就往哪里开。战车胜,士兵们杀敌立功;战车败,士兵们就作鸟兽散。因此,在春秋时期,作战是战车与战车的较量,将领与将领间的过招,所以,在春秋时,单挑的氛围还是有的,到了战国,各诸侯国之间的气氛越来越紧张,不弄死对方誓不罢休,巴不得主将上前一箭射杀呢。

主将单挑逐渐消失

随着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武器越来越先进,将整个战争的胜负寄托在一人之身的做法越来越不妥,这是极其危险且愚蠢的事情,所以武将单挑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楚汉争霸时,项羽与刘邦两军对垒,相持不下,项羽的援兵迟迟不到,为尽快结束战斗,项羽在城门口对刘邦各种约架,奈何刘邦龟缩城中就是不出来,还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吾宁斗智,不能斗力”,一副很鄙视项羽的样子。

影视剧中的项羽

项羽还想用春秋时期,武将单挑的方式,但刘邦根本不接招,说明这种方式早就过时啦。在汉军中,论勇猛谁也比不上樊哙,但汉军第一大将军是韩信,不是樊哙。这是的将军看重的不是个人武力值,而是统兵作战的能力。无论是从韩信,还是到霍去病,从未听闻有单挑的事迹。

《三国演义》中单挑的例子众多,但真在《三国志》中记载的也只有吕布战郭汜,孙策战太史慈几场而已。

武将虽然不单挑了,但还是少不了要带头冲锋的,一般两军交战,小兵是没有机会解决对方主将的,解决主将的一般还是主将,所以才有“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这种技术活。比如明朝开国猛将常遇春,打仗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冲人堆了,将敌方老大先解决咯。

虽然中国古代早就舍弃了武将单挑这种作战方式,但在日本可是相当崇拜单挑的,称之为“一骑讨”,一般武士皆以于主公马前一战为荣。

两军交战主将上前,先来个自我介绍,双方都介绍完了认为值得一战才开打,不然几遍打赢了也会觉得没面子。

相传,万历年间,朝鲜战争,日本将领丰臣秀吉非常崇拜《三国演义》中的武将单挑,以为我们打仗也是如此,便要求与明军主将李如松单挑。明军打了两百多年仗,真没见过这种传统,等他站在军前,一顿火枪就把他打成了筛子。

总结

纵观历史,奔至一线叫喊单挑的行为都很危险,就如唐代虎牢关之战,窦建德轻骑出阵,负伤被擒,十五万大军顷刻崩溃。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作战方式在不断更新与淘汰,主将也从一线不断后退,单挑作战这种方式早就淘汰啦。

全文完。

标签 三国演义打仗为什么将军先上